轉載有用文章一則。
不少人也曾出現無故的腰背痛和膝關節痛,部分人更因受困擾而影響生活質素。姿勢不正確、肌肉勞損、關節退化及運動創傷等,均可導致痛楚形成。要解決痛楚便需對症下藥,部分患者可置換關節處理退化問題、放入支架減少椎間盤壓力,骨質疏鬆病人可考慮骨體注射強化椎骨。
痛楚是一種感覺,可令人坐立不安。腰背疼痛及膝關節痛可算是最常見的骨骼關節問題之一,為讓巿民進一步瞭解有關問題,早前由《健康創富》雜誌主辦,強生香港有限公司贊助的「與腰背痛關節痛say no」專題講座,特別邀請了兩位骨科專科醫生李偉強醫生及苗延舜醫生擔任主講嘉賓,為大眾詳細講解腰背關節痛的成因及治療方法。
腰背痛成因廣泛
李醫生表示,有數據指出每年有7.6%美國人最少有一次明顯的背痛經驗,腰酸背痛是4 5歲以下人士最主要的活動障礙原因。他續說,引致腰背坐骨痛的成因廣泛,可分為受傷性與非受傷性,前者包括椎間盤破損或凸出,以及骨質疏鬆引致的壓縮性脊椎體骨折,至於後者則有長期的不正確坐姿或單一生活姿勢(例如用肩膀夾住電話聽筒等)、缺乏適度的伸展活動致使肌肉緊張、突然過度進行非習慣的體力活動(例如搬運重物)等。
脊椎骨體與骨體之間有一軟組織稱為椎間盤,椎間盤的外層由一個環狀的纖維物質包圍,中心椎核則是一個富有彈性啫喱狀物質。椎間盤為我們提供了脊椎活動能力,同時它具有吸收活動產生震盪壓力的功能。長期錯誤的生活姿勢、運動創傷等,都可導致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椎核的啫喱狀物質會沿缺口凸出壓迫脊椎神經線,致使腰背、手腳等出現無力或痺痛感覺。李醫生補充,部分椎間盤突出患者的足踝及腳掌亦會有刺痛麻痺感,嚴重者可導致失禁及性功能障礙。
多種手術消除痛楚
早期確診或病情輕微的患者可接受保守治療,例如使用非類固醇口服消炎藥,接受各種物理治療並注重背肌伸展及腹背強化運動,約於6週後大部分患者都能康復。李醫生提醒,患者切勿擅自使用腰封,若使用不當可能導致肌肉僵硬及加速鈣質流失。
若需手術治療,現時有4類手術可供選擇。第一類是於脊骨背後部位置入支架,減少椎間盤受壓;第二類是微創椎間盤切除手術,嚴重凸出的椎間盤有機會壓迫神經引至癱瘓,必須緊急切除椎間盤;第三類為椎間盤融合手術,具創傷性且永久放棄有關的脊椎活動能力;第四類為針對椎間盤痛楚的電擊手術,透過破壞痛感神經除去痛感,但術後6至9個月後或會恢復局部痛楚。李醫生說,切除了的椎間盤不會再生,但除去凸出的椎間盤椎核部分有機會幫助椎間盤外層的纖維環康復。
「骨水泥」支撐脊骨
此外,骨質疏鬆症常見於長者,可引致脊椎骨折。由於骨質脆弱,即使是輕微跌倒也有機會造成骨折,同時,骨質疏鬆患者脊骨的骨質會不斷流失,令椎柱出現「空洞」,患者會因脊柱無法支撐體重,導致脊柱被壓扁和出現骨折,從外觀上可看到患者逐漸彎腰駝背及身高變矮。嚴重患者更有機會出現雙腳無力及失禁等症狀。
要解決骨質疏鬆症引致的脊椎骨折問題,李醫生表示部分嚴重骨折患者可接受脊椎骨體注射式強化術,即是坊間俗稱的「骨水泥」,支撐脊骨。他表示椎骨體強化手術只會造成微細傷口,無需開刀。
要預防痛症發生,李醫生說伸展運動、肌肉段練運動及軀體穩定運動均可有效預防腰背痛症。腰、背、手、腳、頸部等關節和肌肉均需適當活動,他舉例指出,大腿肌肉起點為盤骨,若長期坐著不動,肌肉會逐漸萎縮,行走時腳部產生的壓力便會直接快速地傳達腰部,因此適當地鍛鍊腳部肌肉能減少腰部受壓,從而避免腰痛形成。
置換關節消除痛楚
另一方面,膝關節痛也是常見的骨骼有關痛症之一。膝關節主要進行屈伸運動,我們每行一步路、蹲下、上落梯級等都需使用膝關節,它是人體中重要的活動關節之一,同時亦是負重大、運動量大的關節。膝關節由多組肌肉、韌帶及半月板組成,苗醫生表示,運動創傷致使韌帶及半月板撕裂、出現退化性關節炎或骨刺、患上臏股關節綜合症或類風濕關節病導致關節畸形等,都可導致膝關節痛。
苗醫生說,每種運動均有機會令韌帶受傷。當膝關節受傷,患者可先用冰敷包紮,幫助患處消腫及止痛,同時避免患肢下垂,以免患處進一步腫脹。若果韌帶撕裂,患者需考慮透過膝關節鏡等儀器,接受微創手術,把其他肌腱替代受損的韌帶,以保持膝關節的穩定性及減除痛楚。對於出現骨刺或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他們有可能出現嚴重的「O」型腳,或是經一段時間後軟骨出現嚴重撕裂和磨損,此時患者便需考慮接受微創關節手術, 甚至全關節置換手術,消除膝關節痛楚 及改善患者活動能力。
苗醫生說,現時關節置換手術可用電腦導航系統輔助,幫助醫生更準確的進行手術。病情稍為輕微的患者,例如只有單側關節問題,患者可考慮接受半膝關節置換,但若果病情嚴重,患者則仍需接受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以達至理想效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