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於弱鹼性體質的資料,在互聯網可以輕易找到不少。不過,我還是搜集了一些有用的參考資料給大家。

基本上,不要把「鹼性食物」和「鹼性體質」混淆了。食物進入人體,經由消化、吸收,其中的成分經過新陳代謝之後,可能被保留在體內、被消耗掉、或被排出體外。當這些物質被新陳代謝而排出體外時,會使尿液變成酸性或鹼性。所謂的「食物酸鹼性」,並非以「食物本身在化學上的酸鹼性」而定義,而是以「營養素在新陳代謝後藉尿液排出時,尿液的酸鹼性」而定的。

造成酸性條件的物質是氯、磷、和硫 (陰離子);而造成鹼性條件的物質是鈉、鉀、鈣、和鎂 (陽離子)。

通常,水果和蔬菜是屬於使尿液趨向鹼性的食物,不過,因為梅 (prune)、李 (plum) 和小紅莓 (cranberries) 中含有安息香酸 (benzoic acid) 和金雞納酸 (quinic acid),會在體內形成馬尿酸 (hippuric acid) 而排入尿液中,使之趨於酸性。高蛋白食物 (例如肉、魚、禽、蛋、和乳酪)、麵包和穀類則是酸性灰食物,但是牛奶則是兩者都有。不過,因為尿液的酸鹼值會受到消化、吸收、鹽、藥物、內分泌、恆定機制的影響,所以並不能用計算的方式來預測尿液的酸鹼值,必須直接對尿液做測定,才能確定此食物對尿液酸鹼值的影響。

注意是將食物配搭為「正確」組合,才能成為讓人健康的飲食。因此,若順著原本「酸鹼食物」的概念來理解,應該說:我們的飲食應該注意食物的「酸」與「鹼」的平衡問題,讓整體飲食中「鹼性」的部分多於「酸性」的部分,身體就能健康。

食物在人體中的新陳代謝極度複雜,酸性食物就一定對身體不好嗎?重點在於:我們的飲食中是否有足夠的「鹼性灰食物」來中和來自「酸性灰食物」的酸性。也就是說,若我們能夠控制「肉、魚、禽、蛋、乳酪、麵包和穀類」的食用量,再努力攝取蔬菜和水果,就能讓身體「趨於鹼性」。

酸性體質的生理表徵:

  1. 皮膚無光澤甚至患上香港腳
  2. 稍做運動即感疲勞,上下樓梯都會容易氣喘,一上公車便想睡覺
  3. 身體肥胖、下腹突出、腰痛
  4. 口臭、便秘、牙齦出血、傷口難癒合
  5. 過敏氣喘
  6. 步伐緩慢、動作遲鈍


為什麼會形成酸性體質?有可能是過度攝取乳酸性食品,而肉類、乳酪製品與蛋等皆屬於酸性食品。攝取過量的酸性食品血液會傾向酸性而變黏稠,不易流到細血管的末稍,而易造成手腳或膝蓋的冷寒症,以及肩膀僵硬和失眠等。其實生活步調失常也會造成酸性體質的。人體內臟受自律神經控制,白天活動主要是由交感神經控制,晚上則由副交感神經工作,若使其錯亂、倒置就會百病滋生。現代人情緒過於緊張,要承受巨大的家庭及工作上的精神壓力,一旦緊張鬆弛,有時會造成猝死,稱為潛在性副腎皮質機能不全症。

為何肝臟機能降低時臉部就會長了黑斑呢?皮膚內臟有美拉寧色素,身體健康時,此色素呈無色,但皮膚組織呈酸性時就受 (Peroxylase) 酸化還元酵素之影響漸漸顯出灰色。女性在月經前或懷孕時眼部周圍會變得較黑,都是因血液呈酸性之故。

要保持鹼性體質就要使血清中增加鈣離子保持鹼性體質。人類發脾氣時,血清中鈣離子就會減少,因此發脾氣也不要維持太久了。另外為使血清中增加鈣離子,最緊要的就是吸收維生素K,此維生素和其他維生素不一樣,是由腸內細菌所合成,藉膽汁之幫忙被吸收,倘腸胃機能不好,維生素K就不能產生,因此血清中鈣離子減少,身體自然傾向於酸性。亞洲人一般來說身段矮,其原因是鈣質不足。日本和台灣皆處於世界罕有之火山地帶,因此地質是火成岩;可是,歐洲諸國地質大部分是水成岩,當中含有豐富的鈣分。亞洲人相對缺乏鈣質,這或影響身段矮。

最後,想問一問大家,有沒有早睡早起呢?睡眠是使身體保持「鹼性體質」之最佳方法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eyGuy25 的頭像
    GreyGuy25

    灰男的健身網誌

    GreyGuy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