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 LISA MELTON 2006 的文章部分內容。

蔓越莓膠囊(cranberry capsules)、綠茶萃取物(green tea extract)、維生素C發泡錠(effervescent vitamin C)、石榴濃縮物(pomegranate concentrate)、胡蘿蔔素(betacarotene)、硒(selenium)、葡萄籽萃取物(grape seed extract)、松樹皮萃取物(pine bark extract)、維生素E……這些名目繁多的東西,我們只要聽說是含抗氧化劑,就會大口吞下,以為祛病、健身兩相宜。但事實是否如此?從過去幾年的證據來看,含抗氧化劑的補充劑對身體健康其實助益很小,或者根本毫無幫助;甚至劑量過高的話,會有反效果,防病可能變成致病。

抗氧化劑贏得「神奇補充劑」的封號似乎並不意外。數十年前,科學家發現有一種名為自由基(free radical)的化學物質,破壞力很強,與許多疾病的形成有關,包括心臟病、中風、癌症、糖尿病、老年性癡呆症、白內障和關節炎等。自由基是含有未成對電子的不穩定化合物,為了奪取欠缺的電子,會氧化其他分子(等於使對方「生銹」)來取得平衡。被氧化的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質和脫氧核糖核酸(DNA),氧化過程中,新的自由基又會產生,形成更多破壞。

自由基和其他活性氧分子(reactive oxygen species)同樣是呼吸的副產品,換句話說,人只要活著,就會產生活性氧。新加坡國立大學生化學家貝里•哈利維說:「我們所吸收的氧,大約有百分之一變成活性氧,人體一年中會產生一點七公斤的活性氧。」人置身於X光、臭氧、二手煙、空氣污染物、微生物或工業化學物之中,就會產生自由基,劇烈運動後也一樣。

一九八○年代,一種可望對付自由基的武器誕生了。科學家向來知道,大量食用蔬果的人,罹患心臟病、糖尿病、老年性癡呆症、中風和某些癌症的機率都較低,這些疾病都和自由基的破壞有關。我們現在知道原因了:蔬菜和水果含豐富的抗氧化成分,可中和自由基,使它們不再氧化其他分子。

最有名的抗氧化劑是維生素E、維生素C,和兩大類植物化學成分:多酚(包括黃酮素)及胡蘿蔔素(包括貝他胡蘿蔔素和茄紅素)。大部分自稱可抗氧化的營養補充劑,最少含有以上其中一種抗氧化劑。科學家自一九八○年代初起,應用「雙盲隨機對照試驗」(即將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不論病人本身和執行實驗者均不知病人屬哪一組,是醫學研究的標準模式)對抗氧化劑進行測試,卻證明不了其功效:它們雖然在試管裡把自由基打得「落花流水」,但在人體內卻出奇衰弱。

抗氧化劑中最先「原形畢露」的是貝他胡蘿蔔素。一九八○年代初期,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開始測試貝他胡蘿蔔素的防癌效果。在一九九四年開始的一項試驗中,研究所召集了一萬八千多名因抽煙或暴露於石棉下,而有高度肺癌危險的人,分配約半數的人服用貝他胡蘿蔔素加維生素A。後來研究人員不得不提早二十一個月中止試驗,因為發現服用補充劑的人,病情較對照組的人差距太大,他們罹患肺癌的機率竟高出百分之二十八,整體死亡率也高出百分之十七。哈利維說:「結果令人震驚,它們不但沒把人醫好,反而帶來危害。」

一九九○年代初,哈佛醫學院和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完成了兩項大規模的研究後,使維生素E聲名大噪。這兩項研究共有十二萬七千多人參加,結果發現飲食中含大量維生素E的人,得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明顯較低。第一項研究共追蹤八萬七千多名女護士長達八年,發現服用維生素E量較多的一萬七千多人,比起服用量較少的一萬七千多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案例少了百分之四十一。第二項研究以近四萬名男性醫護人員為對象,也得出類似結論。

研究人員的解釋似乎十分有道理。研究證據顯示,心臟病的起因之一,是自由基破壞了低密度脂蛋白(又稱壞膽固醇,也就是靠血液循環把脂肪酸送到細胞的小包脂質和蛋白質)。試驗證明,試管中的血液樣本添加維生素E後,能加強低密度脂蛋白抗拒氧化的能力,也許這就是維生素E能預防心臟病的原因。新南威爾斯大學生化學家羅蘭•史達克說:「從生化學的角度來看,當時這個推論很合理。」

其他研究人員開始大規模研究維生素E,但結果幾乎都令人失望。「劍橋心臟抗氧化劑研究」發現了一個正面的效果:非致命心臟病的發病率可減低百分之七十七,但其他多項研究卻發現,維生素E沒有保護作用;其中一項研究更指出,維生素E會增加心臟衰竭的危險。其他檢測維生素E的試驗,也都證明它無法防止癌症和老年性癡呆症。此外,科學家也無法找出證據,證明維生素E可保護低密度脂蛋白對抗人體氧化(維生素E不足的人除外)。

功能被誤解

波士頓塔夫斯大學生化學家安濟羅•亞基指出,維生素E具有八種天然形態,在試管裡都可以抗氧化,但人體只吸收其中一種,即阿爾發生育醇(alpha tocopherol),由肝臟裡一種非常特殊的蛋白質從血液中吸取,其餘七種則大多排掉。亞基認為人類的演化,不可能只為從飲食中吸收抗氧化成分,而如此大費周章。維生素E是飲食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缺乏維生素E會導致神經疾病,但維生素E無論在人體中的功能為何,都絕不是抗氧化劑。

維生素C的表現同樣令人失望。哈利維說:「許多人繼續為維生素C辯護,但除非是針對那些欠缺這種維生素的人,否則它根本無法抑制自由基的破壞。」事實上,大規模的美國婦女健康研究結果顯示,維生素C可能加速某些糖尿病患者的動脈粥狀硬化。

抗氧化成分中較少被研究的是多酚。多酚在試管中雖然同樣能抗氧化,但無法確定在血液裡能逗留多久。例如名為白藜蘆醇(resveratrol,也就是存於紅酒中的多酚)的黃酮素,大都很快遭到分解,並排出體外。

研究結論越來越清楚:姑且不論大量食用蔬果的健康效果如何,服用純化學萃取物或維生素補充劑,並不能達到同樣的功效。美國國家衛生局飲食營養品部門的波爾•寇提斯說:「藥丸裡含有食物中某種有益健康的成分,並不表示這藥丸也同樣有益。」

飲食中含大量維生素C、維生素E、多酚和胡蘿蔔素的人,罹患心臟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的機率確實較低。有人解釋,這是因為這些人的生活方式一般較為健康,但沒有人可斷言其中的關聯。專家的意見頗為分歧。哈利維仍然深信,抗氧化劑對人體的健康多少有些貢獻。他認為蔬果中的多酚、胡蘿蔔素和維生素,裹在硬而多纖維的外皮裡,可在腸胃逗留較長時間,中和從食物中產生的自由基;而補充劑則可能消化得太快,無法起相同作用。

不過,美國營養補充劑業組織「可靠營養協會」的安德魯•邵質疑以臨床試驗的方式來檢驗補充劑並不恰當:「抗氧化劑並不是藥物,營養素的作用方式和藥物根本不同,要互相搭配才能見效。」

英國利物浦大學生物化學家馬爾康•賈克遜說:「很多人在重新思考自由基的功能。」他相信自由基只要分量恰當,是有可能增進人體健康,促進細胞產生像過氧化氫酶(catalase)和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之類對抗自由基的酵素。賈克遜說:「細胞善於抗拒壓力,但壓力不能過量。問題是:我們是否應該把自由基趕盡殺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yGuy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