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們從20歲到70歲,肌肉在身體非脂肪部分中所佔的比例會從60%下降到40%。當非脂肪部分減少,脂肪含量持續上升時,會出現壽命縮短的風險。其次是隨著肌肉的流失,肌肉的力量也會下降。對肌肉進行鍛鍊不應該只是年輕人或男士的專利。研究發現,老年人保持健康肌肉,可預防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還能避免年老後活動能力的下降。

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運動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常翠青醫學博士提醒,平時如果常覺得全身沒力、幹什麼都累,有兩個可能,一是大腦感到“累了”,屬於中樞性疲勞,二是因為身上的肌肉不適應日常的活動而出現的肌肉性疲勞,需要開始肌肉鍛鍊了。她表示,年齡增長中的肌肉流失雖然無法阻止,但是可以通過運動和飲食調節來延緩,只要現在開始,身體就會受益。

肌肉對生命機體作用很大!常翠青介紹,人體全身有600多塊大大小小的肌肉,包括心肌、消化道和呼吸道等處的平滑肌以及人體最大的組織——骨骼肌。人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靠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來完成,肌肉是葡萄糖利用、脂肪消耗和蛋白質儲存的主要場所,人體的能量絕大部分多數都是肌肉消耗掉的。因此,肌肉有調節和平衡能量代謝的作用。而隨著年紀增長,肌肉流失、脂肪比例增加是一個自然過程。

常翠青給記者展示了兩幅* CT片,第一張是25歲男性的肌肉,顯得密實、緊致,另一張是65歲老人的,CT片上的肌肉纖維中間夾雜一道道花白斑紋,這些正是隨年齡增長“擠”走了肌肉位置的脂肪。兩張CT片顯示了一個事實:人年紀大了肌肉日漸鬆弛,這是不可抗拒的規律。

* CT = computed tomography

雖然是個自然規律,但肌肉流失這個生理過程是可以通過運動和飲食調節來延緩的。讓每個老人都練出健美的“肱二頭肌”、“六塊腹肌”顯然不現實,但只要通過簡單地採用維持或增加肌肉量的方式,老年人不但可以抵抗機體組成變化,還能避免許多老年疾病。維持肌肉量的方法就是健美運動。肌肉蛋白質的合成需要通過適當運動才能完成。同樣,如果光從飲食中增加優質蛋白質而不運動,肌肉也不會長出來。專家提醒,如果想維持身體現有的健康,延緩肌肉流失、預防慢性病發生,最起碼應該減少坐著不動的時間,每天進行1~3次10分鐘以上的輕到中等強度的運動;如果想促進健康,每天要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健身活動運動;而如果想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應該每週至少進行三次20分鐘以上、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運動。

適當補充乳清蛋白,有利肌肉合成。除了科學運動外,合理營養也是獲得健康肌肉的保證。2007年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明確建議“每人每天飲奶300克或相當量的奶製品”。牛奶的天然成分中存在一種名叫乳清蛋白的可溶蛋白質,含有人體必需的18種氨基酸和一系列生物活性成分,有利於肌肉的合成,使瘦體重增加。而且乳清蛋白分子品質小,和雞蛋白、肉蛋白相比,更容易消化吸收,又被稱為“快蛋白”。除了健美運動員需要更多的乳清蛋白來合成肌肉,老人家和消耗性疾病患者體內合成蛋白質的能力本來就弱,補充易吸收的乳清蛋白可以使他們花更少的能量合成更多的蛋白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reyGuy25 的頭像
    GreyGuy25

    灰男的健身網誌

    GreyGuy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