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動作對胸部肌肉發展是否有幫助?很多人的邏輯是,效力少的 isolation動作會少做或不去做。又有些人做完畢飛鳥動作,「感覺」到有效或者有「反應」,就會爭論,飛鳥是十分有效,只是某些人把動作做得不夠好。

在我而言,飛鳥是可以做的,但不要使用啞鈴,我只利用拉力器或蝴蝶機去做。當我使用拉力器去做,因為除了整個動作也保持胸部肌肉「受拉」 (可參考 TUT),而且在收縮頂點時可進行 isometric運動,這是其他胸部動作不容易做到的效果。相反,啞鈴飛鳥的 TUT 是很短暫的,長期練習並使用過重的重量對手肘及前膊關節也有機會造成不知不覺的傷害。至於使用蝴蝶機時,不要使用高重量,而可視作熱身動作,同時可以 pre-exhaust大組肌肉。

如果要結合飛鳥動作至你的胸部練習日程,做1至2組便足夠!一來要省時,二來要省力,把時間及精力留給其他主力動作。

pec deck.jpg 

最後,我在此解答一些人對內胸部鍛鍊的疑問。飛鳥是否對內胸部的鍛鍊特別有效呢?我們先看胸肌的結構,便自然有答案:

胸肌的源頭及附著處是在哪裡呢?鎖骨、胸骨、肋骨及肱骨。以胸骨頭來看 (Sternal Head),在被拉長及舒展時即在臥推舉時把重量向下放,哪一處會受到「拉扯」?我想是附著處吧。如果你們使用「足夠」的重量去做啞鈴臥推舉(平板),在運動後的第二或第三日,在胸部中間處即胸骨、肋骨近中央處也會感到疼痛。健身對上述附著處及整個胸部肌肉也會造成「破壞」,身體自然會對經「破壞」的肌肉進行「修理」。

那麼,我們是否有需要刻意做一些「內胸動作」呢?不同的(胸肌)動作不是以刺激肌肉的不同位置,以求使那個特定位置生長得更突出;事實卻是,不同的動作,因為從不同方向去刺激相同的肌肉,肌肉便不會適應,最終便可以有足夠的刺激去刺激生長,而肌肉(以胸肌為例)是以一整體生長的,而只有肌肉的局部位置生長是不會發生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eyGuy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